她是「修成正果」的尼姑,圓寂后成肉身菩薩,身上的女人特徵消失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對於一心皈依佛門的人而言,要成就大道,總會遇上諸多坎坷,必須要身似菩提、心如琉璃,謹小慎微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克服現實中的諸多劫難,最終才能看透世事無常,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而一位法號仁義的比丘尼卻做到了,在經歷了一生的波折后,她終於修成正果,圓寂后化作肉身菩薩,身上的女性特徵也消失了。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她又是如何成為高僧的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拋卻榮華,削髮為尼

仁義師太俗名姜素敏,1911年生於吉林的富裕人家。幼年時,父母便將她送入私塾,學習琴棋書畫,致力於將她培養成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1911年的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平民百姓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出生於大戶人家的姜素敏,卻從來不用為衣食住行而憂慮。如果她的人生沿著正常的軌跡前進,或許她會成為一個平凡的妻子,相夫教子,度過一生

然而她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年幼的她,便對佛家經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常偷偷到附近的廟裡聽大師們講經,甚至從家裡取出糧食接濟廟裡。漸漸地,她甚至能夠背誦《心經》《大悲咒》等經文。

彼時的她,或許並不能完全理解佛經里那些晦澀難懂的詞句,但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她也漸漸懂得了人生之苦,懂得了心懷慈悲,因此,在見到貧困落魄之人時,她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一心向佛,但正如當時所有的女子一樣,她終究逃不過嫁人的命運。十九歲那年,面對著難以違背的父母之命,她只能選擇妥協,走上了去往夫家的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段無愛的婚姻並沒有改變她對佛門的虔誠,她也不曾為丈夫生下一兒半女。經歷十年的相互折磨后,丈夫因病離世,她又再次回到了孤身一人的生活。

這一回,她沒有再猶豫,果斷地拋下凡塵雜念,了斷與塵世的瓜葛。1940年秋天,她登上山西五台山,在顯通寺削髮為尼,法號仁義。

有人說,遁入空門的人,只求自身成佛成聖,拋棄了作為國家子民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一種逃避的行為。然而,仁義師太卻並非如此,她時刻牢記佛家慈悲為懷的教義,治病救人,用行動傳遞著愛,潤物無聲。

醫者仁心,治病救人

出家前,仁義師太曾有機會接觸針灸,並了解了人體的穴位和針灸的基本手法;出家后,隨著戰事愈演愈烈,在寺內修習佛經、打坐參禪的寧靜生活也不復存在。為了歷練自身,也為了在亂世中能夠做出些許貢獻,她走出山門,進入瀋陽中醫學院學習中醫學。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時,仁義已從醫學院畢業,於是她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跟隨軍隊一起進入朝鮮。在紛飛的戰火中,危機四伏,她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她卻無所畏懼,坦然面對個人的生死,只為救治更多的病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