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愛國?

我們為什麼要愛國?

一句話,國家養育了你。這好比問我們為什麼要愛父母。因為父母生你養你,你與他們有了不可改變的血緣關係。同理,人與國家也是一種天然的血緣關係。你在這個國家裡出生、成長,國家給了你特定的種族遺傳、生活基礎、社會關係、價值觀念、文化修養。你的身軀、你的精神是國家塑造的。國家民族的個性已經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國家的名譽、利益和你的名譽、利益緊緊地連在一起。於是你與祖國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這是我們愛國的天然的、血緣上的理由。人必須愛父母,這叫孝;人又必須愛祖國,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類的基本道德,是人類對自己的母體,即父母和祖國的回報,是天然的法則,屬天理良心一級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碼的道德標準,無論哪個民族,概莫能外。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且然,況於人乎?於是我們就有了一種無法割捨、無法忘懷,如影隨形、伴我終生的戀國之情。這是愛國的第一個理由,天然的無可辯爭的理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個理由是你既在國中,就要為國效力,就要關心這個「家」。當年方誌敏見祖國積貧積弱,被強敵欺侮,他在《可愛的中國》中說:「(母親)哭得傷心得很呀!她似乎在罵著:難道我這四萬萬的孩子都白生了嗎?」公民如果不愛國,這公民又有何用?真這樣,這個國家怎能生存?國家是我們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斷維持,不斷發展。對內來說,祖國的繁榮發展得靠子女們的辛勞建設,如蜂釀蜜,如燕壘窩,不能有一時的停頓。對外來說,祖國必須有人來保衛。一國既處於世界各國之林,必然會有各種利益衝突和競爭,甚至會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國家的獨立、發展和強盛都是靠她的全體人民萬眾一心、竭力奉獻換來的,每個國民都有出力費心,直至犧牲的義務。這是愛國的第二個理由。如果哪個人身處國中卻漠視國運,那是最大的不忠不義。雖然各個歷史時期都有漢奸、敗類,但這些人總是被人唾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

理由既立,接下來便是愛什麼,怎麼愛,即愛國的內容和表現方式。依內容而論大致有三:一愛祖國河山;二愛祖國人民;三愛祖國文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要愛祖國河山。無論在哪個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享受至尊、至敬的榮譽。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村裡必為土地神換一次春聯:「土能生萬物,地可載山川。」我們的一切一切都是祖國這片土地所承載、所養育的。主權、人民、事業、財富等都因國土而存在。希臘神話中,大力士安泰俄斯,其力量只源於土地,只要他不離開大地,任何人都不可能將他戰勝。中國古代皇城裡專建有社稷壇,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要祭壇拜土。土即代表社稷。國土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的根基,是它的第一物質形態,是硬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土不存,國將不再。歷來的侵略戰爭都是先侵城掠地,犯人國土。而戰敗國最大的屈辱就是割地賠款,是去國逃亡或在已淪陷的國土上做亡國奴。「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曲」何其凄涼。1937年起,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掠我大半個國土長達八年。抗日烈士吉鴻昌臨刑前賦詩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祖國的土地豈容外人蹂躪?「還我河山」是古往今來一切愛國志士泣血而呼的口號;「愛我家鄉」是一切愛國者發自內心深處的共同呼喚。愛國首先就要愛河山、愛國土。要保衛她、維護她,讓她更富饒、更美麗。許多遊子,去國之時身邊帶一把祖國的土,闊別歸來,不由得跪吻祖國的熱土。禾苗離土即死,國家無土難存。要熱愛祖國的土地,這是我們生存的根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要愛祖國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體,人民的意志支持著國家的存在。一個愛國者首先要擺對個人和人民的位置。就是封建時代也強調民重君輕,進入資本主義更有了民本、民主意識。一國之中從國家元首到普通百姓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對治國者來說,是人民之水推動著國家之舟。敬民愛民,按照民意來決策行事,就國運興,國事盛,國勢強;輕民賤民,逆民意專橫妄為,就國運衰,國事敗,國勢弱。遍觀歷史無不如此。每一個生活在一定國度里的人都必須按照國中最大多數人的意志行事。沒有人民的解放就沒有個人的解放,沒有人民的幸福就沒有個人的幸福。那些握有一點權力就作威作福、欺壓人民、反人民的人,那些不顧人民利益暗售其奸、中飽私囊的人,都會為社會所唾棄,都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所以每一個愛國者、每一位志士仁人,都把能為人民做一點貢獻看做自己終生奮鬥的職責。陳毅有詩:「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鬥爭好兒郎。」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毛澤東將這一愛國思想提煉為精闢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雖然中外歷史上曾對無數的帝王、元首喊過萬歲,但只有「人民萬歲」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而「人民的功臣」稱號則是歷史對愛國者的最高獎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要愛祖國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型,是這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所積累、所認同的精神準則。國家和民族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一個國家可以是單民族也可以是多民族的,但只要幾個民族在一個統一的國度里生活,就可因國家的影響力和長期的融合,形成一個大的民族群體。如我國有56個民族,又可統稱一個中華民族。這樣從文化上也就會分出此國與彼國的不同。就像人的基因遺傳分出不同的膚色、體形,一個國家的文化遺傳也會分出不同的信仰、好惡、精神、道德等標準。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魂,是祖國為她的兒子留下的精神基因。我們看海內外的中華民族子孫,儘管多少年來可能居住環境不同、政治派別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但還是年年要到陝北祭黃帝陵,到福建拜媽祖廟,在家裡供關公,與子孫說岳飛,就是因為還有文化這條根、這個魂。一個中國人,當他離鄉背井在國外時,當他暫時離開祖國人民時,他仍感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但是假如他不認識祖國的文字,不知道祖國的歷史,已沒有本民族的習俗,那麼他縱然還是黑髮黃膚也不能再算是一個中國人了。因為他精神世界中的這條文化之根已被徹底拔掉。所以歷史上一切侵略者在攻城略地之後接著便是同化人家的文化。都德的小說名篇《最後一課》,就是寫普魯士侵入法國,從次日起學校里將不能再用法語上課。日本人一佔領東北就強制推行日語,企圖從根子上奴化下一代,讓你幾代之後竟不知自己是何人種。愛國須愛祖國的文化,因為這是國家、民族的靈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